我国2-4成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
发布时间:2023/11/17 丨 文章来源:未知 丨 浏览次数:
“三分之一的糖尿病病人在诊断的时候,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伤,随着病程延长,控制不好肾脏损伤会加重。肾脏一旦损伤,将促进高血压、心衰等疾病的发生。”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,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冯波谈到,糖尿病人如果不做好肾损伤预防,将严重影响其生存寿命,并使其家庭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,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.8%,患者人数超过1.3亿。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位居世界第一,未来仍会持续增长。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版)》指出,我国约20%-40%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,现已成为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。
冯波谈到,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标志,同时也是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。患者一旦发生蛋白尿,意味着全身血管已经损伤,血管已经不完整。冯波进一步解释:“糖尿病肾病一旦形成,将严重影响病人生活品质。早期在蛋白尿控制好的情况下,血管的损伤、病变也会影响到肾脏的损伤,这就是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应该进行多重管理的原因。”
近年来,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,形成了血糖、血压、蛋白尿共管的治疗理念。冯波介绍,首先是管理理念的转变,对糖尿病患者应进行血糖、血压、血脂、体重等多种风险因素综合管理;二是进行多种学科的管理,内分泌学科专家与心内科、神经内科、肾内科等相关学科合作,共管、共治;三是从晚治疗向早预防转变,通过分级诊疗和加强社区医院糖尿病防治,在早期将风险因素降低,减少并发症发生。“此外,很重要的一点是,新型药物也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。这些药物不光能为患者降糖,还能减少肾脏和心脑血管损伤等,让病人活得更有质量、更有尊严。”冯波说。
“过去肾脏损伤的药物真的很少,20多年以前,只有RAS系统拮抗剂。”今年,进博会上拜耳展台的一款创新药,让一直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内分泌专家冯波十分关注,“从病理生理机制来看,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主要由三大因素共同驱动,包括血流动力学因素、代谢因素以及炎症/纤维化因素。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发生肾小管-间质损害和炎症、肾小球硬化、肾小球系膜扩张等病理改变,导致肾纤维化,最终慢性肾病进展。非奈利酮是一款新型的非甾体类的制剂,可选择性减轻盐皮质激素受体(MR)过度激活介导的炎症和纤维化。”冯波介绍。
据悉,非奈利酮继2022年在中国获批用于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成人患者之后,于今年5月在中国获批扩大适用人群并在适应证中纳入心血管相关获益。
“如今,进博会已经成为未来医学的‘秀场’,在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助力下加速引进与落地,为我国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,同时也为医药卫生领域可持续发展创造更新的价值。”冯波表示。